近日,科华数能在行业论坛上,发表《赋能电网稳定:构网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支撑与多场景实践》主题演讲,深入解析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与落地成果,为西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提供 “科华方案”。

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西部凭借风光资源禀赋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阵地,而储能作为能源系统的 “稳定器”,其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直接关系到西部绿色能源体系的构建进程。
当前国家与地方政策已为构网型储能发展按下 “加速键”——《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构网型技术列为 “卡脖子” 攻关重点,《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高比例新能源外送基地需强制配置构网型储能;新疆、西藏、宁夏等西部省份率先细化落地规则,如新疆要求喀什、和田等地构网型储能占比不低于20%,西藏明确保障性光伏项目需加装构网型装置。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市场动能。
全域构网技术破局 赋能西部储能创新生态
立足37年电力电子技术积淀,科华数能以全域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响应西部市场需求,形成技术、产品、场景的全链条突破。其构网型储能PCS通过中国电科院15项构网型指标全验证,涵盖惯量支撑、一次调频、黑启动等核心能力,成为行业首个完成全功能验证的企业,为技术标准化、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在技术创新层面,科华数能实现三大关键突破:一是百兆瓦级储能电站分钟级黑启动能力,已在福建平潭、新疆、深圳等项目中成功验证,可助力电网在故障后快速自愈,保障西部偏远地区电力持续供应;二是多场景适配能力,无论是强电网、弱电网还是无电网环境,均能稳定运行,支持最小短路容量比SCR=1.015,故障恢复时间小于100ms,完美适配西部复杂电网工况;三是专业建模能力,通过多维度仿真工具覆盖毫秒级机电暂态、微秒级电磁暂态测试,确保产品与西部区域电网深度适配,为项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科学支撑。
标杆项目落地 赋能西部绿色能源体系
依托技术优势,科华数能在西部打造了一系列标杆项目,以实践诠释构网型储能在绿色能源体系建设中的核心价值,成为 “市场驱动、生态赋能” 的生动注脚。
新疆克州300MW/1.2GWh 独立储能项目作为2024年全球最大构网型储能电站,采用科华数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特高压外送效率,更为西部大型风光基地 “源网荷储” 一体化建设提供范本;西藏阿里60MW/300MWh项目突破4278米高海拔与-36.7℃极限低温挑战,解决上万户居民用电难题,成为西藏过冬电力保供的 “生命线”;宁夏闽宁100MW/200MWh项目创新 “构网+跟网” 混合配置模式,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速当地源网荷一体化转型,为西部园区能源生态构建提供借鉴;内蒙古通辽60MW/240MWh项目则聚焦弱电网场景,通过构网型技术弥补风电、光伏间歇性短板,助力内蒙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稳定运行。
科华数能新疆克州、西藏阿里、宁夏闽宁、内蒙古通辽储能项目
西部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构网型储能技术落地的关键场景。科华数能将持续深化构网型技术创新,以全栈方案支撑西部风光大基地建设、偏远地区电力保障、零碳园区打造等多元场景,助力西部在 “双碳” 目标下实现能源结构重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新型能源体系贡献更多“科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