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688599.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11月17日联手宣布,将总计投资150亿,在高纯晶硅、拉棒、切片及电池等领域成立合资公司,天合光能的参股比例均为35%,通威股份为65%。
双方投资的标的及投资金额分别是: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投资额约40亿元;年产15GW拉棒项目,投资额约50亿元;年产15GW切片项目及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投资额约60亿元。此次合作的涉及企业分别包括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通威太阳能等。
(上图为今年9月双方宣布战略合作的现场)
据了解,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生产地点设在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其拟于2020年12月启动,2021年5月开工建设,2022年6-9月底前竣工投产,高纯晶硅产能达到4万吨。上述高纯晶硅产品,优先保障对双方合资的拉棒项目公司的供应。项目公司的高纯晶硅产品定价,在同等质量、同等商务条件下采用市场化原则。
年产15GW的拉棒项目,则设立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总投资50亿,拟于2020年11月启动,2021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拟于2021年9月底前完成首期7.5GW竣工投产,2022年3月底第二期7.5GW竣工投产,产能达到15GW。
双方合资的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及切片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预计总投资约60亿元,其于2020年11月启动,电池项目于2021年10月底前竣工投产,投产后电池产能达到15GW;切片项目于2021年9月底前完成首期7.5GW竣工投产,2022年3月底切片产能达到15GW。
无论是电池还是多晶硅等,都会优先保障天合光能及关联方的需求。同时,天合光能及其关联方每年向项目公司采购的电池片数量,不低于天合光能拥有项目公司权益产量(权益产量=认缴出资总额所占股权比例×项目公司实际年产量)的2倍,项目公司每年向天合光能供应的电池片数量不低于天合光能拥有项目公司权益产量的2倍。
天合光能透露,在2021年底,该公司的光伏组件产能规划不低于50GW,未来将继续夯实基于大尺寸电池的先进组件产能规模优势。本次双方合资项目将主要生产210系列相关光伏产品,合资协议的签订将有助于降低公司采购成本,为公司供应链的长期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有利于公司分享产业链上游利润,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在此之前,天合光能的主要硅片供应端伙伴为中环股份,这一次牵手通威,意味着其在中端供应链上有中环、通威两大集团作为协作方,为210产业链的中长期发展释放更多积极信号,并且增强其210产出的上游业务实力。
早在今年9月,能源一号就在现场见证了两家大型企业宣布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事件,当时彼此强调各自产业链分工,继续携手推动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今看来,双方的150亿、多个合资项目公司,确实如之前所言:天合光能,将会继续倾向于电池、组件及地面电站、分布式等业务;通威股份会着力发展自身多晶硅及电池等业务。双方反复强调“分工”、“各有所长”、“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等,都是在为这次深度协同、全线投资上下游产业链做铺路。
事实上,这次通威股份和天合光能的全面携手,让彼此更加锁定了伙伴关系,获得产品的长期需求与供给。如果多晶硅继续价格波动,对于其电池和组件的成本控制并非有利。在源头上确定携手多晶硅巨头之一的通威,是明智之举。
未来天合通过上述的上游合资公司,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中下游产品控价,不至于在全行业(尤其是多晶硅)价格疯涨时,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电池和组件成本。就通威来说,若是增强上下游协作,可进一步发挥自己在多晶硅及电池领域的特长,在原有生产基地上做延展,不仅能增加收入及利润,也可以快速扩大现有的中间产业链和多晶硅规模,几乎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目前,通威股份在乐山二期和保山一期有合计超过8万吨的多晶硅产能释放,2021年将全部投产。预计2023年,通威股份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29万吨(暂不算天合合资项目的产出)。放眼中长期,多晶硅的大幅涨价将是不可持续的。如能在下游端来推进多晶硅采购量的确认,达到供应上的动态平衡,那么今后通威逐渐扩张的多晶硅业务必然蓬勃向上。有天合光能这一重要买家的鼎力协同,无论是扩产的动力和未来的投资回报,通威都会更笃定。
能源一号财经新媒体原创,转载请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