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2030年全球或2.5度升温,联合国提出更强减排措施

气温又要升高了?这段时间全国各地都已经陆续进入冬季,但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今年的冬天好像没有以往那么寒冷。原来到2030年,全球恐将面临升温2.5—2.9摄氏度的情景,而即便是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可能性仅为14%。

遏制全球升温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即将召开之际,当地时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本年度重磅环境报告—《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达到减排目标》。上述气温预期,也是来自这份报告当中。其实,从这份报告的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前全球温度控制和减排任务的进度似乎并不是很顺利。此份报告主要强调了目前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情况,同时呼吁世界各国都能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减排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报告当中指出,为了实现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必须下降28%至42%的规划,各国都必须采取比之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加强硬的减排措施。只有完成这一规划,才能实现在《巴黎协定》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2摄氏度的目标。

broken image

图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表为2030年、2035年和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从2020年开始将全球变暖限制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最低成本路径的全球变暖特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希望各国能够根据《巴黎协定》1.5摄氏度的升温目标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同时呼吁各国承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对于没有作出相关减排承诺的国家,古特雷斯希望这些国家能够宣布其对绿色气候基金和新的损失和损害基金的捐款明细。

在达成温控目标方面,业内各界也有着自己的声音。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吴昌华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达成温控目标需要有相关产业的支持。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盛况有目共睹,但实现减排需要开辟更多的新路径。比如目前光伏零碳技术的发展就相当不错,随着其降本增效的发展成果显著,都能为后续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同时,减排不只是国家层面的事情,还涉及到企业、投资界和消费者个人的行动,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合作,才能进一步的推动能源转型升级。

在《巴黎协定》的承诺中更进一步

根据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2021年—2022年期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1.2%。这也意味着全球温室气体年度排放量再创新高,达到574亿吨。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数据表明,2023年10月全球平均温度较1991-2020年(气候基准期)同期的平均温度偏高0.52℃,较上一个高温纪录(2015年10月)偏高0.1℃。也就是说,10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连续第五个同期最暖月份。

因此,想要遏制如此惊人的升温情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在此前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28%,能够回到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的轨道上;将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2%,才能够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报告中指出,倘若目前一切有条件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和净零承诺能够全部兑现,那么就有可能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并不是这样的。净零排放承诺的实施进度与目标并未达成一致,在G20国家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减排速度是按照规划进行的。因此,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就算是后续推行进展相对积极,到2023年将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的可能性仅为14%。

根据报告透露,截至今年的9月25日,又有9个国家提交了新的或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目前为止,提交新的自主贡献方案的国家已经达到149个。因此,报告中指出,在所有新提交或者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得到全面落实的情况下,到2030年就有可能每年减少约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

但是,想要建立最低的成本途径,那么在2030年,世界各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降低。而在2030年前,避免升温显著超出1.5摄氏度的文艺手段就是各国需要加大减排力度。

在报告中,联合国环境署还呼吁世界各国推进整个经济体系的低碳发展转型,并重点关注能源转型。相关数据显示,在整个生产周期中开采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上规划的煤矿和油田,相关排放量会达到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所需碳预算的3.5倍以上。而这一成本差不多等同于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需要的所有碳预算。

进行首次全球盘点

在即将召开的COP28中,将首次对《巴黎协定》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球盘点,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2025年《巴黎协定》的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供信息,进一步提高效率。

相关人士透露,根据《巴黎协定》的相关规定,要求195个缔约方每五年更新一次国家自主贡献,从中看到各国在减少排放等方面是否会提高雄心等。而今年受到一些地缘政治等因素的波及,是否会对各国的态度造成影响,具体情况还未知。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温控目标,高收入、高排放的国家在采取减排行动的同时,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等。而国际金融也需要提供更多的援助来保证资金的到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表示:“全球没有一个人或经济体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停止在温室气体排放、全球高温和极端天气方面创下不必要的纪录。相反,我们必须摆脱信心不足、行动不足的老套路,并开始进行新的行动:减排、绿色和公正的转型以及气候融资。”

参考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