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24.8%,隆基王者归来!全球最高效率组件Hi-MO X10系列上市

原创 能源一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今天(10月11日)下午,隆基绿能(601012.SH)在上海宣布拥有顶尖科技的分布式组件Hi-MO X10系列上市,这是基于革命性技术的泰睿硅片、HPBC2.0电池成果化转换的新品。该系列里有一款组件效率高达24.7%,登顶全球最高。

隆基方面透露,目前BC产品已出货20GW。新推出的X10系列不仅有高效率作为技术创新的封顶支撑,并且在衰减、弱光等方面领先于行业,且优异的品质可以为客户带来更高收益、并具备防热斑、耐湿热等超级功能。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强调:5年来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200多亿元,仅过去1年就超77亿元。无论行业高峰和低谷,隆基始终坚持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每平米的发电量即提高单产。没有效率革命,就没有光伏今天。

24.7%高效率组件,刷新世界纪录

能源一号总结了目前市场对今年8月为止的核心组件效率情况:数据显示,隆基推出的24.7%组件效率实现登顶。

(目前全球核心组件效率榜,截至8月)

隆基的Hi-MO X10家族产品包括54版型极致黑、72版型单玻、72版型单玻防积灰、72版型双玻等4款主力产品的率先上市。

4大核心科技赋予X10家族更佳表现

发布会现场,能源一号注意到,隆基最新推出的 X10系列新品所搭载了4大核心科技:HPBC2.0的电池技术,泰睿硅片、0BB技术,先进的组件创新技术。它们的核心加持,铸就了新品的全面领先与超越。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隆基绿能分布式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都表示,目前晶硅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是29.4%,BC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是29.1%,意味着 BC电池毫无疑问是单晶硅电池的终极技术路线。

broken image

(上图为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

HPBC (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是隆基自主研发和命名的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技术的简称,这是以电池正面无栅线为核心特点的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该技术通过电池内部结构工艺调整,可大幅提升电池的光线吸收和光电转换能力,有效增加组件输出功率。隆基今天表示,该公司HPBC电池效率已突破26.6%,是划时代的高效电池技术。

吕远透露, HPBC2.0电池量产组件功率比行业主流产品高了30瓦以上,实现了5%的功率提升。

在单晶硅技术路线当前可预见的发展方向上,已没有新的技术路线能够再实现如此的大幅提效。这也是组件能够提升效率的核心原因之一。

HPBC2.0电池技术,拥有旁路二极管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实现了组件中每片电池都能单独控制。

当单片电池发生遮挡时,电池内的旁路二极管导通组件只损失单片电池的发电量,确保组件仍有高发电能力,同时电流降低,能够有效降低遮挡处的发电功率,从而使组件告别热斑,远离起火风险。

HPBC2.0电池还采用了双电机复合钝化技术,正面的两层钝化和背面的三层钝化结构,更好地保护了电池发电的生力军。

他也表示,常规半片的流程,先将整片硅片制成电池后再切割为半片电池,这种工艺的缺点是导致了电池切割截面的边缘产生的缺陷,会带来明显的电池损伤,不仅会影响组件功率,同时会带来隐裂风险。

而HPBC2.0电池全新的半边工艺,先生产半片的硅片,就是在硅片端就已实现了半片,再生产半片电池,避免了电池切割带来的缺陷和损伤,实现了组件功率的提升,确保了组件的长期可靠性。

HPBC技术拥有的正面无删线设计,消除了常规电池正面电极和其阴阳遮挡的影响,光线吸收较常规电池提升2.27%以上。因此其光线吸收更优,发电性能更优。

除此以外,HTTP2.0应用的一字型焊带、纯银栅线、耐腐蚀电极浆料等技术,以及具有极致的美学外观,助力产品更加高效可靠美观。

正是HPBC2.0电池独有的结构,以及前述黑科技,造就HPBC电池为基础的Hi-MO X10组件产品,无惧环境、气候天气等限制,独具光伏应用市场全场景的适配性。

第二大核心科技是隆基的泰睿硅片。

它隆基上百位技术工程师历时三年潜心研发的成果,实现了近10年以来太阳能硅片领域的最大创新,已成为硅片领域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硅片的优势,电阻率集中度高,是泰瑞硅片的核心优势。

常规的硅棒头尾电阻率差异很大,切割出的硅片电阻分散,不仅导致了电池效率的分散,也影响了组件端的电流传输,造成明暗片和发电的损失。

泰睿硅片硅棒的头尾部电阻均衡一致,电流传输更稳定,金属杂质更容易析出,能够提升组件功率,降低逐渐衰减,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大核心技术0BB:电流通过副栅汇集后,直接连通到焊带进行传输,就意味着只有两个步骤。而常规电池像以下的左图,电流要先过副栅汇集到主栅,再通过主栅线连接到焊带,那就是三步。

所以说大家很好理解,0BB的好处还有哪些?由于减少了电池主栅,能减少主栅对于电池片的遮挡,增加了光线的吸收,所以HPBC2.0正面无栅线,背面无主栅的设计,最大化地增加了光线的吸收,双面率最高可达75%。

其次0BB技术传输的路径更短,提升电流收集和传输效率,同时每一根副栅均连接焊带,能有效地降低传输电阻,提升组件的功率,还有应力分布更均匀,抗隐裂的优点。就像8个人抬轿子,肯定比4个人抬轿子相对来说更稳、更轻松。

BC电池与0BB技术的完美适配,专有的电极设计和扁平焊带焊接的面积接触更大,同时沿用了更为成熟可靠的红外焊接技术,焊接拉力可达到常规产品拉力的4~6倍,因此可靠性更高,长期稳定性更优。

吕远还表示,从客户的真实的需求角度来讲,我们已经规划设计了防积灰、耐湿热、防眩光、防火等先进功能,搭载这些先进技术的功能性产品将陆续推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新品集大成之作,3大领先优势凸显价值

Hi-MO X10组件新品,是投资电站价值首选,其拥有3个领先优势。分别是衰减性能、温度系数和弱光性能。

Hi-MO X10组件独特的电池结构,将告别热斑困扰,每平米每年多发22度电,租赁光伏制度下,实现零租金。同时耐用30年,3级抗隐裂。

隆基绿能全球分布式市场负责人、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霍焱表示,在光伏赛道中,隆基始终如一的专注精神,迎接不断的挑战与超越自我,才有了如今逐渐明朗的,让整个BC行业迎来全新的格局。

broken image

(上图为隆基绿能全球分布式市场负责人霍焱)

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总裁蒋东宇表示,目前分布式光伏已经触达千家万户。

好的组件需要解决用户哪些问题呢?积灰、湿热、高紫外、高温差、高腐蚀。。。

他说道,沿海地区有梅雨天气,台风时有发生。而在交通领域它实际上有很多的遮挡这种场景。另外,也有电站防火问题。

分布式电站场景下,面临的都是建筑非常密集,人员也非常密集。厂房下面都是非常贵重的制造设备。在这种环境下,因为遮挡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天气比较异常高温的情况下,这些热斑就极易带来火灾。

作为可使用25年~30年的组件产品,需要关注防火问题。而且,其他极端场景恶劣环境也是越来越多,如积雪、冰雹、台风这些场景,都需要我们非常高度关注这一个25年到30年的投资。

因此,隆基Hi-MO X10家族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

隆基新品组件,不仅在同等净利润下可节省电站初始成本0.49元每瓦,而且在同等初始成本下,净利润多出0.57元每瓦。

在同等的屋顶面积下,也会获得更多发电量,同等装机容量则会占用更少的面积。

具体来说,在同样面积下,假设功率提升30W,转换效率提升1%,意味着Hi-MO X10可实现更高的25年总利润,较主流TOPCon的25年总利润大幅提升。

基于当前主流版型,Hi-MO X10在同样的面积下,功率提升、转换效率提升1%,意味着Hi-MO X10能实现更高的全投资收益率,较其他主流技术的IRR也有提升。

不仅如此,相同条件下的两个光伏电站,主流电池组件技术如果要实现和Hi-MO X10相同的25年全投资收益率(IRR=30.71%),要比Hi-MO X10单瓦价格便宜13.1分才能实现,Hi-MO X10获得13.1分/Wp的溢价空间。

分布式厂商在这方面是怎么说的呢?山东峰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就表示:在潍坊,预计伏发电有效日照时长是1400小时, BC电站的发电实际效果远超预期。电站并网一个月,每天平均发电5.3个小时,年发电超过1600小时,超过预期发电10%,一年就能比预期多收益70多万元,两年就可以实现回本。BC组件的弱光性能可弥补阴雨天带来的发电收益的下降。预计这座电站年发电量将会达到950万度,比原来计划的超发110万度,增加收益70万元,企业投资这座电站每年的收益将为600万元。

隆基绿能分布式中国区总裁牛燕燕表示,确实当下BC组件不便宜,但正是基于众多优势,目前BC产品已获得高达20GW以上的销量,足以证明市场价值之高。

新品连发,创新无限

在发布新品这方面,隆基的速度是全球第一。

秉承着产品的高效化、场景化、差异化等原则,公司在不断打破供给的同质化竞争。

集中式组件方面,2024年上半年,隆基基于高效HPBC 2.0电池技术,推出双面组件产品Hi-MO9,组件量产的功率为660W,高于同规格的TOPCon组件30W以上。

分布式组件市场方面,隆基则推出了Hi-MO X6系列组件,基于高效HPBC电池,根据功能特性分为探索家、科学家、极致家和艺术家四个系列。其中极致家又分为防积灰和耐湿热的设计。

本次隆基推出的Hi-MO X10全球分布式组件新品,则具备了包括高效全吸光、防热斑等功能,再度与X6系列形成互补和扩展,体现了隆基在组件产品差异化、多元化的不同。

未来三年,公司单晶硅片年产能将达到200GW,其中“泰睿”硅片产能占比超过80%;BC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00GW;单晶组件年产能将达到150GW。到2025年年底,HPBC二代产能将大致会达到50GW左右,BC一代产能大致在20GW左右。因此1年左右时间,BC的总体产能会高达70GW左右。

正常功率与合适尺寸,也能提升电站收益么?

从组件尺寸角度,目前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在2382×1134这个尺寸形成一致看法。

正常功率、合适尺寸也是隆基所偏向的。对隆基而言,公司希望能有更好的电池转换效率,并能在电站收益、技术稳定性上更领先,超越市场期待值。

高功率组件确实能提高发电效率,但往往也伴随着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投资费用。在安全方面,高功率的光伏组件意味着更大的电流和更高的热量产生,这增加了组件内部发生热斑效应,组件散热性能、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易受影响。

同时,电流增大带来更多线路损耗和可靠性风险,维修和更换的难度和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另外,光伏组件的发电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除自身功率外,光照强度、安装条件、阴影遮挡、线路损耗等都会对发电输出造成重要影响。

对隆基来说,它将继续推出更多的组件集大成之作:汇集超高的电池、硅片技术,寻找高效率、合适尺寸、解决用户大量痛点等的综合最佳,促进最终电站投资方、用户及相关方获得电站的高收益及多发电,且避免事故发生,让投资回报更迅速,从而促进核心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