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民企几乎全面“落跑”领跑者

6家公司权益装机总和不抵国电投1个

3月24日,白城、达拉特、海兴、宝应等8个领跑者基地的中标项目全面揭榜。结果公布后暴露的最主要问题在于:民企的中标率及权益装机,远不及国企和央企。

先借用一张图来看看:

(上图来自智汇光伏)

从上面这张表中可看出:

第一,真正厉害的公司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能源企业,而是类似陕西化工、国开新能源这样的后起之秀。陕西化工投了两次标,全部都中。国开新能源也甩开了大部分同行,达到了67%的中标率。我想说的是,两家全是国企背景。

 

以国开新能源为例,这只是一家在2014年12月才成立的公司,但来头不小:它由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建,光大金控、摩根士丹利、红杉资本、中日节能等联合参与投资,属于金融投资与实业管理平台。国开新能源是国开金融成立的第一个实业投资平台,目前业务聚焦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维。截至2017年7月,公司总资产46.99亿元,投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宁夏、河北、北京、浙江、安徽、广西、广东、山东、山西、河南、湖南、江西、江苏、吉林、辽宁等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晶科能源在这一轮“领跑者”项目上表现出色,但中标几率也不过是40%,没有上述两家中标率高。另一国有公司背景的京能集团则以接近晶科、仅次于国电投的中标率成绩异军突起。

 

第二,14家领跑者中标企业中,只有6家民企突围成功。晶科、正泰新能源、阳光电源和隆基股份等好不容易杀出重围,获得了一定的领跑者份额。好吧简单说,中国的地面电站基地,尤其是这种大型、收益稳定、各方竞相追逐的项目上,民企没有看到特别大的优势。

 

第三,权益装机方面,民企总和约为943兆瓦,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权益装机之和只是国电投单独一家公司的70%。它在八大基地上可谓是全线斩获。

 

几大项目中,国电投的单个中标量最低为100兆瓦,最高为200兆瓦,气势如虹。因此,国电投不仅是每个项目都参与到了,且中标额度很大。比如白城、达拉特、海兴、以及渭南、都是200兆瓦及以上;泗洪和大同项目虽然只有100兆瓦的量,但单个项目而言,它的装机量已算是最高额度。两大因素相加,促使了国电投可在总装机量上力压群雄。而中广核也拿到了62.5%的项目获得率。晶科拿下了6个项目,但总权益装机也是738兆瓦还是没有中广核高。值得一提的是正泰,虽然获得的只是白城项目一个标,但装机直接杀到了100兆瓦,也是为数不多可圈可点的民营企业了。

 

第四,14家公司中的权益装机排名上,后5位有4个来自民企,除了陕西化工之外,还有通威、阳光电源、林洋及隆基股份。这种局面也看出,在整个领跑者的地面电站竞标上,基本是“国企央企一边倒、民企靠边站”的大格局。晶科即便是拥有700多兆瓦的量,也是个案罢了。民企在地面电站中标的力量被实质性地削弱。

 

第五,在没有中标的公司中,50%以上来自民企。尽管华能创出了0.39元每千瓦时的低报价未能中标,但这也说明不了太大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央企及国企整体出线,使大局已定。

 

央企全面出线“领跑者”,到底有哪些不利和有利因素?

 

首先,当然是光伏行业正在无限接近平价上网。能源一号曾分析认为,“白城的0.39元报价可以说是一个标杆,后面的项目报价不会特别低。即便资源禀赋再好、光照再充足,也就是与当地的脱硫标杆电价一样,不可能再低。”结果也与我们预测的一样。而目前来看,脱硫煤电价和实际中标价的差距也确实很小。如白城项目的最低中标价已是0.41元每千瓦时,当地脱硫煤电价是0.3731元每千瓦时,差距为0.0369元。包括达拉特、大同、以及海兴等项目,两类价格(最低价和脱硫煤电价)的差距也都在0.05到0.06元之间。

 

其次,更多央企在报低价的基础上,可能更有信心拿到领跑者项目、并且获得微利吧(这一点事实上争议是蛮大的)。此前我们也分析指出, 成本上看,一个光伏电站所需的产品设备、施工成本都相似,剩下的就是融资成本和管理费了。央企的管理费高,但融资成本低;民企的管理费略低,但融资成本高。报低价之后,央企在获得了“绿色指标”同时又能盈利的话,它们何乐而不为?

 

而不利的因素在于,对更多的未中标民企来说,去争夺非领跑者项目的压力是很大的。目前八个基地的领跑者项目中,创出了这么多的中标低价,今后其他家公司在开展新电站运作及竞标上,都会带来不小的负面作用。大家都会潜意识地认为,“低价是可行的、可盈利的”。

 

而为央企配套建设新的领跑者项目时,不少供应商也必然会遭遇压价的境地,整体供货环境将变得更严峻。最近,就有不少EPC厂商和光伏组件厂商抱怨,价格被压得这么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有可能减慢。

 

此外,由于第三批领跑者竞标企业中,多数维持在20~30多个之间(单个项目看)。假设未来央企一边倒中标的格局不变,也会打击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届时央企可能在不断“领跑”,民企则选择加入默默观战的行列中了。

(以上图片来自智汇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