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3日,晶澳科技(002459.SZ)旗下的晶澳太阳能宣布,将在江苏扬州投资高达100亿元建设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60亿元,重点建设10GW电池和6GW组件生产线,预计2021年建成投产。这一重磅投资拉开了晶澳科技2021年的崭新投资篇章,也是继去年该公司在拉棒、切片、电池及组件领域快速大规模布局的“承上启下”之作。
据能源一号统计显示,该公司去年仅在电池、组件领域的投资规模就高达46GW左右,切片和拉棒等方面也在加速布局中。
“直腰”型构造,让公司业务链更完整
能源一号观察发现,与大部分组件厂商有所不同的是,晶澳科技是一家极其难得拥有“直腰”型构造的产业链公司。也就是说,它的硅片、电池及组件的产能相对来说很均衡,现阶段没有大量缺少硅片或电池供应不足的困扰。因此在扩产过程中,似乎该公司也不会特别偏向某一边,而是让“直腰”的态势更健康地保持下去,各个细分产业板块的优势也会发挥得更充分、更为淋漓尽致。
2019年末,该公司在硅片、电池及组件端的产能分别为11.5GW、11GW及11GW 。去年上半年,在拉晶环节、电池及组件环节也有多个项目陆续投产。比如在拉晶方向上,曲靖和包头的2GW、2.6GW 项目顺利实现投产;电池方面,河北宁晋的三、四车间高达3.6GW的高效电池升级项目也获得了推进;加之合肥、扬州总计5.5GW的组件项目投产后,三个细分板块的整体产能继续攀升,促使了全产业链的成本得以快速下滑。
从整体投资速度和力度上看,2020年全年晶澳科技的布局速度依然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去年1月1日,晶澳公告,公司与义乌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就公司建设5GW光伏电池和10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额达66亿元。这一公告打响了2020年光伏产业链扩产的第一枪。在2月,上述投资项目被更新为更大数量级,公司分别计划在义乌投资10GW的电池和10GW的组件项目。整个项目周期为2期,跨度4年时间。
然而疫情的突发,让相关权威预测机构下调了2020年全球装机预期,光伏行业似乎会在2020年迎来低谷。但随着中国地区市场的疫情缓解,以及其他国家疫情的逐步稳定,晶澳科技的全产业链扩容走向“加速度”。
上图可见,晶澳科技在随后的9月、12月等再度于越南、上海奉贤以及江苏扬州等地展开组件的新项目投资,因而2020年该公司的组件整体投资规模高达近23GW,是2019年该公司组件产能的1倍以上。投资量级最大的项目位于义乌高新区,其次为扬州(上述投资,还未算上合肥晶澳的2GW DeepBlue3.0 组件技改及配套项目)。
就电池体系看,晶澳的发力力度与组件几乎保持一致。在去年2月、4月和9月等期间,该公司分别于义乌、合肥、扬州投资大规模的电池产品制造项目,除了义乌的10GW电池之外,越南、扬州以及合肥等地都有新的电池产线开工。可以对比看到,不少项目都是与组件在同一个基地进行的。因此可大致猜出,晶澳只要在当地扩建组件,其上游配套的电池项目也可能随之而来,目的在于让其秉持的“腰部曲线”特征,保持协调。
中游业务线上,晶澳对拉棒切片等的重金投入,也没有任何停歇。
就在去年2月,该公司于河北邢台启动了1.2万吨的单晶硅棒项目投资,让晶龙新能源的单晶硅棒总产能一跃进入1.8万吨。转向同省的宁晋县,晶澳更是进行了年产20GW的拉晶和切片等项目。在电价便宜的云南曲靖、内蒙古包头等地,它的中游信心产业链扩张也在不断深化与持续。
对于多晶硅和玻璃等方向,晶澳科技采取的还是以签约协议、锁定订单的方式来推进。
去年3月,该公司与彩虹新能源签订了21亿的光伏玻璃长单,多方位保障企业产业链稳定。不仅如此,晶澳科技也分别向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锁定了多晶硅长单,其中向新特能源采购原生多晶硅9.72万吨,约合91亿元左右(上述测算仅为参考)。去年12月,在与大全新能源的采购上,晶澳预计总采购量为3年、3.24万吨~4.32万吨,这对于保证企业原材料长期稳定的供应带来更大便利,也减少了晶澳直接投资多晶硅的风险、压力及资金成本。
182发力
无论是多晶硅及玻璃的长单锁定,还是晶澳科技依靠自身现有能力和投资魄力在切片、拉棒及组件、电池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布局,都最终指向高效组件的大规模产出和业务增长,这也是这家全球TOP级别的光伏组件厂商的长期眼光和多年经验所促使形成的。
晶澳科技高级副总裁、教授黄新明曾向能源一号表示,研发投入高达44亿的所在企业,拥有国内700多项专利,研发人员超过1300人。大量研发投入也让公司的电池效率、组件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行业头部地位。
作为目前182组件的力推者之一,2020年5月,晶澳在基于182mm x 182mm标准尺寸硅片上、力主“DeepBlue 3.0”组件浮出水面。该产品结合了新一代高效PERC电池技术PERCIUM+、掺镓硅片等多项高效率、低衰减技术方案,具备高转换效率、优异的发电能力和出色的可靠性表现。DeepBlue 3.0系列产品也开启了晶澳的“深蓝畅享”之旅。
2020年8月8日,晶澳DeepBlue 3.0超高功率组件正式投入量产。9月,该产品顺利通过TUV南德的认证测试,获得IEC 61215及IEC 61730产品认证证书,这意味着晶澳182新品拿到了进入全球光伏市场的通行券。
紧接着,在2020年10月17日,晶澳科技182组件的全球首单由义乌基地发出,至此晶澳正式宣告向全球市场供货182组件。
去年全年,晶澳出货组件量约为15GW左右,能源一号曾独家率先报道:2021年晶澳的组件出货量将达25GW~30GW,较2020年或新增67%~100%。晶澳方面也向能源一号透露,从第一批出货的182产品中看到,大部分的组件落在540W的这一功率段上,部分为545W。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晶澳的Deepblue 3.0 的72版型功率档位预估是:15%为545W,55%为540W,35%为535W。预计LCOE将从今年年底的0.16美元/W,降低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0.09美元/W。
晶澳科技产品技术部总监汤坤也对能源一号表示,对比158、166产品,182的产品拉晶成晶率基本持平,整棒率也比158、166更好。
现阶段看,158的成品率略高于182的1%,两者的线切单产也是基本持平的。汤坤认为,现有182的表现数据非常杰出,让电池效率和组件的可靠性等都有更好的基础,这也是无人生产等带来的明显优势。
在晶澳的182产能爬坡阶段,产品良率保持了同步。
晶澳同时也计划对电池进行提效。其中经过不断的优化,比如在SE、方阻、背钝化以及陷光优化、浆料及金属化优化方面进行更多的提升,今后公司的电池环节效率会达到23.1%。但晶澳没有详细透露这些工艺优化后让电池效率超过23%的具体时间表。
就市场关心的上下游配套产能问题,汤坤指出:根据晶澳的内部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的总体拉晶产能预计在250GW左右,国内182拉晶可用占比91.7%。
就今年的玻璃产能,晶澳预计为220GW,其中182产品可用比例为50.5%。同期的胶膜供应能力预计是240GW,182可用比例是58.3%。胶膜和玻璃在今年的供应都将趋稳,不会存在供求不足的大问题。
(关于晶澳的组件、电池及切片等数据为能源一号从各个渠道整理所得,仅供参考)
Nengyuanyihao@126.com,能源一号原创及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