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独家:50GW+, 晶澳科技2023年末硅片、组件产能将双双跃升

原创 一号团队 

全球顶尖的组件一体化厂家晶澳科技(002459.SZ),披露了该企业未来数年的硅棒、硅片及组件产能规划。

能源一号的获悉消息显示,2022年末、2023年末,该公司的硅棒产能预计在37GW和49.5GW。硅片产能预计在43.2GW和50.5GW。组件产能会在今年和明年达到47.5GW和52.3GW。

参考公司给出的数据显示,至2023年年末,硅棒产能将比2021年上涨47.76%,硅片上涨46%,组件产能同比上涨41%。

broken image

(能源一号结合晶澳信息整理)

晶澳硅棒、组件产能齐头并进

按照上述规划,在2023年末时,该公司的硅棒产能或占组件产能的94.65%,硅片产能或占组件产能的96.56%,分别要比2021年末提升4.6%、3.5%以上。届时晶澳科技会再度巩固企业的“腰部”产能战略(即硅片硅棒、与组件的比例相似)。

结合HIS Markit的预测以及晶澳科技的市场占有率情况,2022年和2023年,该公司预计其组件的出货规模预测是在35.36GW、44.26GW,对应前一年的产能规模来看,预计2023年的组件产能利用率在93%左右。

如果有效提升企业的各项产能,其销量可能还要比预测数字的还要大一些。从各国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导致的各地区减排形势的紧张,都可判断出:未来世界主要市场的光伏需求将会有效提升,这是包括晶澳科技在内的各大光伏组件公司的新一轮机遇的基石所在。

而在平价光伏的大体系之下,已经既不存在所谓的财政补贴机制,也没有特别重大的行业调整政策在阻挡,因此重大的黑天鹅事件再度莅临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以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为先导的双重推力下,有分量的组件厂商也将获得市场更高的认可度,从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会极大拉动它们的实际出货量。因此晶澳科技对于产能和销量的预测,将是可兑现的。

有人会觉得,晶澳科技本身也可通过现有的非晶澳系统电池和硅片,来解决供应端的问题。这个思路不是不可以。而且目前大量的投资情形也肉眼可见,很多上游供应商也会寻找合适的购买方来增加自身收入和利润。只是晶澳可能通过多年的腰部产能运作方式进而更多发现,自己去融资、自己去投资上游硅片、电池等项目,会相对有优势。

换个思路看,由于晶澳的硅片等上游材料供应给自己的下游公司,在沟通磨合、技术契合度等,要更方便。而且,自己人之间,无论是原材料供应的时间匹配度、供应量的充足与否,还是更全面和更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等,都会更容易实现。这对于晶澳科技今后的大规模、高品质的组件出货,带来了直接帮助。一旦阶段性的硅片和电池等供给出现不匹配,或者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上下游产品的契合度不够纯熟,晶澳都可能相比同行调整得更快,也更能增加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第三方硅片及电池厂商也有供应优势

当然,第三方的硅片及电池供应也有其优势,“术业有专攻”之后,在服务重点客户、保障重点客户的需求方面都会独树一帜,这一点也是为什么不少新企业在单独投资某个新领域的初衷。何况不少组件厂商其实因为成立时间不长、加上更愿意在组件板块做大,不愿意去做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最佳路径便是选择第三方来做深度协同。

从近期的几个上市公司对硅片、硅棒的实际项目启动和预测来看,做一个大型的硅片厂至少要等待4到6年的投资回收期。如果某企业之前是做组件的,又缺乏足够的融资渠道和投资耐心,技术整合能力和一体化战略的思想动力并不会太强。盲目地去做一个模仿晶澳的一体化供应链战略执行,结果很可能是“东施效颦”。

但长期来看,不管是组件公司自己建厂还是与他人协同,上下游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因此其他组件厂不一定会像晶澳那样把硅棒硅片、电池及组件都做一遍,但可实行上下游参股的方式、或其他形态的彼此合作,来加强更深层次的联动。

不管是硅片硅棒、还是电池组件的产能有多少,最终指向的都是晶澳的实际出货组件量。只有组件业务的大放异彩,才可能是其硅片、电池等产能的重要提升动力。晶澳科技经过多年的运作,在市场需求端长期占据了第一梯队的核心位置。从2016年的6.6%提升至2020年的10.8%,预计2021年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至约13-14%。

组件第一、第二梯队占比逐步加强

相比上游、辅材厂商等来说,组件对市场的依赖度更大,需要更多的营销人员、经销商,来共同完成业绩目标。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市场营销的投入、生产运营等复杂程度会更高,与各方的协调难度也更大。想要通过几年时间的运作,快速取得世界第一梯队的组件产业地位,现在会比以往更难。无论是融资能力、企业管理层的实际运作水平,还是遍及全球的销售网络布局、或是工厂生产加工、技术研发等,都需要深厚的积淀。所以根据2021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组件的投资项目总额、总量都要比硅片、电池小一些。这个市场本就挤满了人,再进来的会好好考虑下。2021年,组件的总投资项目不到200GW,但上游硅片和多晶硅端的投资项目都超过300GW的规模。

根据以往几年的数据来看,组件的第一第二梯队即前20的排名,没有太多变化。在高效组件技术不断成熟的前提之下,头部组件企业持续扩产及业务扩张,市场份额再度夯实。2020年,排名前五的企业,组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3%,同比增长13.2个百分点。

其次,组件厂商要扩大自己的地盘,先决条件就是获得好业绩。所谓好业绩,必须要有大订单的支撑。反过来说,这些大订单的买家又会给卖家设置不少门槛,让新进入的组件厂商望而却步。

比如说,某家大型能源集团招标组件,开出了注册资金、技术、以及过去的出货量业绩等等要求。这种要求基本上新手是无法达标的。这就会继续让有过很多经验的组件公司保持更好的竞争水准,更容易拿到新的大订单。不断循环之后,结果是让一二线的组件厂家地位更受青睐。新厂商必须要寻找其他路径来实现弯道超车。

总的来看,晶澳科技等一线厂商未来实际拿到订单的希望会更大。当然新公司同样在更大的市场中有较高认同度的可能性,再叠加强势伙伴后,也可开启大订单之路。

第三,庞大的销售网络、不依赖于单个买家的晶澳科技,在今后实现持续业务扩张的可能性更大。

晶澳科技从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全球化发展思路,除了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地之外,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澳洲、中美、南美等地也已经涉及,服务销售网络高达135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该公司不会存在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主营业收入比例过高的情况。

2021年前6月,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占当期营收比例在2.19%~6.74%之间。2020年的最大客户占企业营收比例达5.1%。这种全面撒网的方式,会让企业持续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也会在市场阶段性发生挑战时顽强保障企业运营的可靠性,铸就了组件出货的安全壁垒。

不仅如此,晶澳也对关键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激励,且这种激励与业绩表现挂钩,进一步推动企业未来可持续、稳步地发展。

据IHS Markit于2021年11月25日发布的预测报告,基于全球主要光伏市场的旺盛需求,该机构预测2021年及之后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分别达到181GW、221.01GW、260.35GW、279.5GW和293.21GW,累计装机量预测提升至1235GW。因此,晶澳在未来数年中将不断通过全球化布局、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和突出的品牌地位,获得更好的组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