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朦朦辉映,黄河玉带缭绕,与蒙语“包克图”(意喻:有鹿的地方)谐音的内蒙古包头市,迎来了一座崭新的花园式厂区:被大草原包裹着的通威内蒙古高纯晶硅生产基地就在眼前。
巍峨的银白色精馏塔、与绿草茵茵相伴的钢构大楼,一步一碧景,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喜连连。
朝阳从云层中透出,在敖包、羊群、奔腾骏马与壮阔草原的陪伴下,这座新厂凭添了更多的灵动与魅力,也洗去了远道客人的一路风尘。
从2008年9月,通威股份永祥多晶硅一期1000吨多晶硅项目投产至今,已走过了12个春秋。
而今天,能源一号在内蒙古通威基地现场了解到,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建4万吨多晶硅产能,如果加上云南保山及永祥新能源二期项目总计8万吨的产能后,2023年,该公司或拥有高达29万吨的上游业务规模。
内蒙古通威正在扩建准备中
通威股份现有多处高纯晶硅产业基地:内蒙古包头、四川乐山(新旧两个场地)、云南保山。
从2015年的1.5万吨规模,再至去年的8万吨多晶硅,它仅用4年时间便实现了产能的翻几番,跃升速度全球最快。
2020年,位于四川的永祥新能源(新基地)二期4万吨多晶硅项目已启动,正在场平过程中;云南保山的4万吨多晶硅项目也在今年启动。加上内蒙古高纯晶硅二期项目的积极筹划,2020年及2021年,通威多晶硅产能分别将达16万吨及21万吨,3年后(即2023年的总产能)或达29万吨。
永祥股份副总经理兼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下称“内蒙古通威”)总经理袁中华告诉能源一号,2017年10月,内蒙古通威生产项目正式启动建设;2018年11月首炉正品正式出炉成功。该基地从建立直至产品出炉后,一直满产,“目前的月均产量是3000吨,各项生产、消耗指标都达到或超过设计能力。”
(图为通威永祥副总经理、内蒙古通威总经理袁中华)
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的高纯晶硅持续满负荷生产,产能利用率高达116%,单晶料占比为90.86%,实现高纯晶硅销量4.5万吨,平均生产成本3.95万元/吨,其中新产能的平均生产成本是3.65万元/吨。
公司也表示,高纯晶硅的平均毛利率达27.7%,保持了较好的竞争力。现在,高纯晶硅的月产量超过8000吨,产能持续提升,产品中的单晶料占比达95%以上,并实现N型料的批量供给。
技术优势明显
永祥股份CTO甘居富表示,通威股份的多晶硅技术,皆属于自主研发。比如说,还原及其他新的优化技术,都是公司本身开发的。竞争伙伴的一些技术和设备主要购买自海外厂商,“如果各类厂家的技术都放在一起,相对来说存在融合上的一些难点。我们不仅通过自主技术在推进产能的延展,每年也会不断技改和优化。可确定的是,现在和未来,永祥会有更大的成本优势。”
(图为永祥股份董事、首席技术官甘居富)
国内多晶硅产业建设初期,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多晶硅行业则被长期带上了“高耗能”的帽子。但是,随着国内多晶硅企业技术的不断突破,综合电耗已从2007年的350kWh/kg降低到2019年的70kWh/kg以下,降幅达到80%,先进企业的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已达到65kWh/kg以下。通威股份低于这一电耗指标。随着现有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改良西门子法全流程的综合电耗和综合能耗仍有下降空间。
市场供应将继续处于紧平衡状态
今年7月起,全球多晶硅的价格,受特殊事件以及各大生产基地相继检修影响,出现大幅上涨。未来市场价格是否继续回落,多家上游厂商的相继扩产是否会让多晶硅需求有所减缓?多位业内人士有如下看法。
特变电工董事黄汉杰就对能源一号表示,近期多晶硅价格大涨(至90元每公斤)应被看作短期现象。今年接下来的几个月,预计售价会回落,但回到今年上半年的低价可能性不大。他表示,多晶硅厂商与下游企业的签约是随行就市的,不少公司也在相继签约大订单,这也表明多晶硅的需求稳定,“未来市场会处于紧平衡局面。”
袁中华认为,从现在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晶硅的产能表现,将继续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集中化态势。目前,通威已有8万吨的多晶硅产能,按照规划,未来该公司将毫无争议地成为行业领头羊。
(上图为各大多晶硅厂商产能进展,仅供参考)
最近十多年来,各个企业的产能格局发生很大变化,比如OCI和瓦克等都在被迫压缩,因为成本已经不具备很好的竞争力。“其实也不仅仅是产能规模的问题,海外企业再往后走,在工艺及技术的迭代上,都不能对国内多晶硅公司形成挑战。”袁中华说道。
甘居富也认为,新能源要真正替代传统能源,就需要每年降本,所以作为上游供应商,降本是必经之路。
(图为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全景)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分析,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是120GW左右,2021年,装机量有望攀升至140GW~150GW。同时,随着各项创新技术的应用,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在快速下滑,2025年乐观预期年装机量或将超过300GW,对多晶硅的需求也将提升至70万吨以上。
上述分析不无道理。业内外呼之欲出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将在今年11月底出炉《征求意见稿》。预计2025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2019年已达到的15.3%再度提升,2030年有望达到20%比重。今后,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的光伏需求也会随着市场对环境要求的逐步升级、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进一步严控,得到更大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