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近日表态,硅片正式对外提价,其中N-G10L报价为1.15元/片,N-G12R报价为1.3元/片。新报价平均上调5分/片。除隆基之外,同行也在进行硅片价格的有需调整。
行业触底 供需失衡加剧
在2023年,光伏产业链经历了一场产能的迅猛扩张,随之而来的是供需矛盾的加剧和产品价格的持续下探。组件价格的断崖式下跌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进入2024年第二季度,光伏主产业链的价格与成本出现了倒挂现象,导致众多企业面临净利润亏损,部分甚至步入了现金流亏损的窘境。行业整体触底,竞争格局愈发激烈,加速了行业内的优胜劣汰。
2024年上半年,由于行业供需失衡加剧,硅片环节率先进入非理性价格竞争状态,市场第一梯队厂商虽然保持了单瓦成本行业领先,但降本速度仍不及市场价格跌速,硅片厂商Q2整体处于严重亏现金状态。部分排名第一梯队的厂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150%。
尽管有关机构预测,2024年下半年全球光伏产业仍将身处周期底部,但全球新能源市场仍存较大增长空间,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助于行业长期的格局优化和盈利修复。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制造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32%。其中,多晶硅产量约106万吨,同比增长约60.6%;硅片产量约402GW,同比增长约58.9%;电池片产量约310GW,同比增长约37.8%;组件产量约271GW,同比增长约32.2%。
面对持续性的价格下跌,尽早结束当前不可持续的行业大亏损,是目前所有光伏企业迫切期待的共同愿望。此次,隆基以及同行硅片厂商在此时回调硅片价格,显然是希望通过调整价格推动行业走出低价竞争泥潭,回到更健康的竞争环境。
推动产业链健康发展 刻不容缓
2023年下半年至今,光伏产业链产遭遇历史性风暴,价格持续超跌,多家企业连续多个季度处于净利润亏损状态,减产、关停、裁员等负面信息层出不穷,严重挫伤行业信心与积极性。当前,如何引导市场恢复理性定价,促进产业链重归高质量健康发展的轨道,已成为全行业的紧迫任务。
在面对光伏全产业链价格低于成本线的情况,此次由硅片环节率先采取动作推动价格并非偶然。
首先,从长期需求而言,光伏产业链依旧处于增长周期。绿色能源和高科技市场的不断壮大,仍然是可持续且看得见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光伏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而这一过程,需要合理的价格机制来驱动。硅片作为光伏产业的基石,其价格变动直接关系到全球能源转型和技术革新的步伐。
其次,进一步提升硅片品质和稳定保供的需要。2024年以来,市场上基于成本考虑,低质低价系列产品频出,但这只是企业短期求生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的加快,对高性能硅片的需求必然还会大幅度增长。投资者和生产商在响应这种需求的同时,也必须面临资本支出的增加,从而也需要作为行业基础的硅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回归理性价格区间。因为,如果价格无法反映真实的生产和供应成本,质量和供应都无法得到保障。长远来看,价格的合理上涨可以激励生产商进行持续投入,从而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原材料、工艺、管理、环境价值传导的需要。制造高质量硅片是技术与管理高标准、严要求的过程。原料成本的上涨、能源价格波动,以及生产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更新,都会成为推动成本上扬的关键要素。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成本的增加需要反馈到终端产品定价中。另外,新的环保法规和绿色税务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制造过程及其经济性,这背后的环境价值也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而硅片的合理定价理应包含环境成本,这也能进一步激励企业更加积极地践行环境责任。
总之,硅片作为上游的核心原材料,适度推动硅片价格回归理性,有望激励产业链持续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此次,硅片价格回调,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产业链部分环节带来压力,但此次调价所代表的行业方向以及对未来释放出的理性信号,却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