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天合光能去年营收445亿同比大增51%;去年及今年组件出货24GW+、43GW(预计),组件产能将升至65GW

原创 一号团队 

4月27日晚,天合光能(688599.SH)对外发出了2021年的全年年报。

这家全球领先的一体化厂商实现营业收入444.80亿元,同比增长51.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8.04亿元,同比增长46.77%。去年全年,该公司合计的组件出货量为24.8GW,其深耕的210mm尺寸超高功率“至尊”组件产品系列,大尺寸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2年底,公司计划将电池和组件的年产能提升至50GW和65GW,2022年度的组件出货量目标43GW(含自用,预计同比增幅高达74%)。因此其电池和组件在今年的产能增量分别会有15GW。

能源一号从财报中发现,该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为93.6719天/次,相比去年第三季度要更低一些。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为50.18天每次,同比降低了7.76%,存货周转率为3.8433,几乎与2020年持平,表明了存货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的合理性。

2021年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合计133.61亿,同比上升33.45%,因为天合越南二期的新建项目、天合科技166升级改造等项目让在建工程得以转入固定资产。由于发债和借款所收现金等影响,企业筹资所获的现金流净额高达87.14亿,同比增长424.25%;短期借款66.47亿,同比增长31.17%,在合理范围内。

纵观2021年,是天合光能历史上最高的出货年份,也是营收和利润的新高点。我们来好好回顾下这家组件龙头之一的业务表现。

组件产品制造与销售精进

作为210尺寸标准化的参与者和推广者,通过新品的不断迭代,让企业在组件领域大获成功。

报告期内,天合的合计组件出货24.8GW,其中210组件累计出货超16GW;截至4月底,企业的整体累计出货超100GW。这里的合计出货量,是包含了用于自身电站、电站工程建设管理及系统等在内的3730MW,天合光能的对外组件销量在2021年为21.084GW。但就这个销量来看,同比增幅高达58.71%,与其生产量26.175GW的数据相对匹配。

正是由于该公司光伏组件的实际出货很大,因此为该公司带来了高达343.95亿的收入,占营收比重的77.33%,收入的同比增长达到了56%。在这一增长的基调之下,推高了天合光能的销售额的大幅飙升。

拆解来看,组件产品的毛利率为12.43%,与2020年的同期基本持平,略减了2.47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面临了多晶硅价格的快速上涨,天合在不断上游备货后避免上游多晶硅价格疯涨对组件利润的蚕食,也保证了毛利率的稳定性。

天合光能还披露,目前其量产的平均组件功率是665W,研发出的最高组件功率为710W,也是为数不多已经达到700W以上功率的公司。现阶段该公司的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为23.45%,N-TOPCon的转换效率为24.5%(与晶科不相上下),两个数据成了行业领先的转换效率表现。在研发端,天合公司的PREC和N型转换效率分别是23.74%、25.5%。

去年,该企业的电池产量为18.783GW,电池及组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是89.6%和77.81%。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电池产能达35GW,组件产能达50GW。210的组件产能跃升至35GW。

2021年5月,公司越南太原工厂的首批210电池及组件成功下线,210组件海外产能全面展开,超高功率210至尊系列组件加速全球出货,进一步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从产品功率来看,涵盖了410W、430W、510W、555W、580W、600W、670W和690W。同时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布局TOPCon产能,储备最领先的电池、组件产能。2022年4月,公司宿迁8GW的TOPCon电池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下半年逐步投产。

天合也认为,技术发展方面,大尺寸将成为主流,2021年182mm和210mm硅片尺寸合计占比由2020年的4.5%迅速增长至45%,预计2022年其占比将扩至75%,未来其占比仍将保持扩大趋势。

除此之外,N型电池有望快速放量,2022年,N型电池(TOPCon电池和异质结电池)占比有望从3%提升至13.4%;据分析机构统计,TOPCon2022年底产能有望超过35GW,HJT超过13GW。

光伏系统及智慧能源业务,继续开花结果

除去组件,天合的其他业务涵盖了光伏系统和智慧能源两个业务体系。

1) 光伏系统:

主要包括了系统产品、光伏电站等,也涵盖了此前收购、并且正式改名的支架业务。光伏系统产品带来了总计45.64亿的收入,占营收比为10.26%,同比增长了14.31%。

去年全年,该公司的支架合计出货1.8GW。去年其向全球发布了新品跟踪支架——安捷1P。安捷1P采用双排联动支架结构、组件单排竖装(1P)设计,适配所有市场主流品牌的组件,功率覆盖400W至670W+。

分布式系统产品业务上,连续三年实现出货量翻番,依托“天合富家”、“天合蓝天”双品牌打造“原装光伏系统”理念继续引领市场,该业务的系统出货量超2GW;储能业务持续强化储能技术储备及研发能力建设,深入布局垂直一体化产业,开拓与培育全球储能市场。

就系统产品方面,天合拥有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其覆盖地面跟踪、水上漂浮两种应用场景,由高效组件、智能跟踪支架等光伏产品优化集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大型电站系统产品解决方案。该部分业务的项目指标和利润大幅增长,斩获近3.5GW+光伏电站指标,较上年增长超200%。海外电站系统业务实现单点突破,多个项目并网、投入正式运营中。

2)电站业务

2021年,天合的电站业务创造了34.94亿的收入,占比为7.85%。同比大增66.1%。

作为领先的系统集成开发商之一,天合围绕“光伏+治沙”、“光伏+储能”、“光伏+氢能”、“光伏+农、牧、渔业”、“光伏+光热”、“光伏+废弃矿治理”等应用场景,利用“多能互补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最低的整体解决方案。

该公司主要通过以项目开发、项目EPC服务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LCOE最低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电站开发项目。

全球智慧能源业务

这部分业务方面,该公司持续强化了储能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构建电化学储能领域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储能电芯技术及整体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研发能力,提升电芯性能,以创新变革带动储能成本下降、保障储能系统的本质安全。

2021年,其合资10GWh电芯生产线及2GWh模组生产线、自有系统集成产能2GWh正在逐步达产;也继续开拓与培育全球储能市场,为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定制化整体储能解决方案;与公司光伏业务客户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在中国市场开拓形成规模大、示范意义强的各类储能项目,海外市场则聚焦英美德澳等国家市场的大型储能领域。

中国及海外表现

在全球市场的维度来看,来自中国地区的收入是天合的第一大收入板块,收入达166.69亿,占营收的37.47%,欧洲、美国分别创造了89亿和46.89亿的收入,占比为20%和10.54%。日本地区销售额为17.62亿,占比3.96%。

就营收同比提升幅度来看,中国地区最猛,同比跃升98.34%。欧洲、日本分别同比增长43%和50%。美国略降。

需要看到的是,天合在中国市场不仅获得了较高的营收,而且其毛利率比上年同期还有所增加,达到17%。在日本、欧洲等市场,毛利率为11%和10.8%。

另外,就销售模式看,经销模式获得的营收为169.89亿,直销模式下的营收为264.6亿,分别同比增长154%和18.13%。经销模式的营收增长速度很快。两个营销模式上,毛利率水平接近,分别为15.1%和13%。

以组件为例,该公司针对大型电站、中大型工商业项目的组件业务,主要是做直销。向小型工商业、户用等,提供的是直销和经销的双重模式。目前公司有了完善的组件经销网络,向全球各地销售产品。

同时天合也透露,2021年该公司在以下三方面展开变革:

1)变革经营管理体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业务与管理高效协同的经营管理体系,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大变革促进经营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以数字化打造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创建数字化流程支撑公司跨越式发展。

2)优化组织人才氛围,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能力,创建自我驱动的组织氛围,激发艰苦奋斗的组织活力,打造奋斗者平台。改变人才文化环境,提升组织竞争力。

3)提升经营业绩指标,在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润、现金流等各核心经营业绩指标方面每年实现持续质量提升和优化。

技术研发和科研项目攻关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25.55亿元,新增申请专利362件,其中发明专利141件;公司累计申请专利2,326件,其中发明专利1,018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988件,其中发明专利326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底,公司发布标准95项,包括IEC国际标准1项,SEMI国际标准33项和国家标准12项,为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

产品技术及产业化研究情况:

(1)N型i-TOPCon电池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该技术产品效率及良率实现行业领先,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5.5%(210mm)。量产线实验批次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4.5%,最高达到25%,为下一代210mm尺寸i-TOPCon电池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并通过工艺配方及网版设计的优化,实现多个重要客户端的应用,并在国家技术领跑者项目中发挥作用,圆满完成江苏省科技厅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高性能低成本N型晶体硅太阳电池双玻组件研发及产业化”并通过验收。2022年4月,公司宿迁8GWTOPCon电池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下半年逐步投产。

(2)HJT高效组件产品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研发团队就HJT电池技术、组件材料、可量产技术路线及装备&降本技术路线、长期可靠性等产业化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如今HJT技术的电池效率已经可以实现24%以上的量产效率,近期即将完成HJT产品的TUV认证,并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3)至尊组件量产技术研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前瞻性进行技术研发与论证,主动对接设备厂家、主辅材料厂家、物流供应商等进行研究、开发,不断推出高功率“至尊”组件系列产品引领并推动行业加速发展。基于210mm大尺寸硅片,公司采用创新性版型设计、多主栅技术、叠加无损切割、高密度封装等先进技术推出600W+至尊系列组件,致力于600W+超高功率组件和解决方案在应用端价值最大化,引领行业正式迈入光伏600W新时代。

(4)PERC电池量产技术研究: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包括MBB技术、激光选择性掺杂(LDSEPus)技术、金属区域低复合技术、低陷光技术与最佳钝化膜层设计技术等,搭配全黑电池的外观设计可提升低辐照性能、满足低衰减和高可靠度,最终形成高性能、强美观的大功率电池片。创造出P型PERC电池210产业化23.5%的行业领先的量产电池转换效率。同时,团队在产品可靠性能力提升、降低成本与美学电池的外观研究上也引入了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力求不断创造产品的价值优势。

高效PERC+电池研发团队通过持续研发及工艺优化,创新性地利用产业化生产设备将PERC电池金属接触区复合进一步降低,电池转换效率提升至23.81%,并通过了德国ISFHCaLab的测试认证,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化PERC电池效率指明了技术方向。

(5)智能化跟踪支架电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团队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跟踪控制算法,经铜川领跑者基地实证,与传统天文算法跟踪支架相比发电量增加3.1%,并通过第三方机构CGC认可,智能算法发电量优化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开发智能跟踪控制器并在江西电建400MW项目中实现产业化,产品通过IEC认证,是国内首个集成智能算法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跟踪控制器;团队还开发了适配210mm超高功率组件的开拓者(Vanguard)600W+和安捷(Agie)600W+支架,该系统优配方案具备最优的BOS成本,通过第三方机构DNV认可;天合智能优配方案应用在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3GW光伏项目并顺利并网,成为跟踪支架系统工程创新应用经典示范案例。(6)智慧能源云平台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开发新的高级应用及核心智能硬件,构建核心技术壁垒:1)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物联IoT平台的一站式SaaS应用解决方案,实现云、管、边、端的数据流和业务流的高效闭环,打造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2)独创性地实现了基于无线免供电技术的智慧能源终端应用,领先的软件智能算法和非侵入式、无线的便捷装接方式,大幅降低行业解决方案的硬件和现场实施等成本;3)MOTA采集数据的应用建模以及云端发布,并通过以低代码甚至零代码的开发方式实现功能模块的灵活组建,支持多平台的多种对接方式。

其他重点技术与研发进展 :

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作为新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电池有望替代晶硅单结太阳能电池成为光伏技术的新核心。公司聚焦高效N型TOPCon/钙钛矿叠层电池,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研究不断提升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以实现新突破。

储能技术:完成1500V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的开发,打通通信链路与PCS功率响应速度,叠加采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能量预测算法技术,将调度响应控制在50ms以内。完成首款1000V大型储能电站用的BMS量产、1500V大型储能电站用BMS的研发设计,产品一次性通过中国电科院储能BMS产品认证。完成大型储能液冷系统研发,具有高功率密度、均衡热管理、节能增效、一包一消防的特点。完成150Ah、280Ah等储能电芯的样品开发,其中150Ah、280Ah的45℃循环测试结果优异。

云平台研发:自主研发TrinaSmartCoud系统,可实时采集跟踪支架、逆变器、箱变、汇流箱、气象站运行数据,自动报警时将节省30%的排查时间。新增智能网关产品Gateway,并与PLC一同获取欧盟CE认证,升级智慧能源终端CMS,1~100A的测量精度达到1%,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内行业同类产品。优化智能能源采集器DCU,可兼容双制式通讯机制。打造资产管理范式,可全过程进行电力监控、风险预警、寿命预测、故障分析,满足未来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助力轨道交通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智能化,并以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为基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涵盖设备运行、维护、工单、备件等各个环节,实现设备管理标准化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能源一号独家,转载请联系后台,得到允许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