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阳光、华为、锦浪、古瑞瓦特、固德威、麦田、首航、三晶、奇点等,奔赴海外工商业储能

一号团队整理

2023年,不仅是国内工商业储能发展的元年,也是全球工商业储能大爆发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那就接下去看看吧。

工商业储能的发展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万千瓦,同比增长145%;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2亿千瓦。在新能源发电比例稳步提高的同时,由于新能源发电有着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强等特点,导致整个电力系统面临着一定的调节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则需要储能系统的安装来对资源进行灵活的调节。因而储能产业近两年的蓬勃发展已无需赘述。

据BNEF的预测,2025年全球新增的工商业光伏配套储能装机容量为29.7GWh。在存量光伏工商业中,假设储能渗透率逐渐提升,2025年全球存量的工商业光伏配套储能装机容量可达12.29GWh。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工商业储能是储能在负荷侧的应用,通过电池充放策略实现负荷侧电力调节。在用户侧推动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的发展,主要作用是降低电网平衡压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工商业储能多为一体化建造,模块化建设,采用一体柜。在结构构造和布局安装上相对简易也易于进行扩容。

工商业储能产业链的布局较为合理,上游是各类设备;其中,电化学储能系统由电池、逆变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温控系统及其他电气设备组成。产业链中游则是开发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下游为工商业运营商。工商业储能进行盈利的方式也很直接,就是通过储能电池充放电的性能帮助用户节约电费,服从电网调度从而参与需求侧响应而获得奖励或者通过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获得收益。

工商业储能市场大解析

近日,其实关于储能行业迈入偃旗息鼓阶段的传言闹得满城风雨。但实际上,储能订单锐减的部分大多是来自海外户用储能方面。目前来看,储能的另外两大赛道,工商业储能和大储还是有着相应的市场发展逻辑在的。

当然,由于经济性因素更为突出的原因,工商业储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储能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数的资本和企业纷纷涌入工商业储能这一赛道,试图在其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目前,工商业储能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22年,全球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量达到46.2GW。其中,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为4.2GW,约占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的9.1%。而根据2023年9月发布的《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来看,相关数据预测显示,预计至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装机可达到11.5GW,累计市场规模在190亿元—24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到时候美国和中国的装机量占比预计将超过全球的一半以上。

现阶段,已经有不少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工商业储能环节。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五百家的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商盘踞在这一赛道。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参与的企业众多但是竞争格局却还未完全打开。

如今在工商业储能进行积极布局的厂商较多。有已在大储领域占得优势的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华为等先行者;也有户储的一些巨头如锦浪、古瑞瓦特、三晶、首航及麦田等。

除此之外,专心聚焦于工商业储能发展的企业也不少。主要以奇点能源、四象新能源、弘正储能、采日能源等。综上,工商业储能作为一个新的红海市场,在资本不断涌入的情况之下也出现了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的局面。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之下,很难评判哪家企业是工商业储能领域的佼佼者,工商业储能行业格局依旧有可能发生巨变,一切还是需要等待时间沉淀之后才能看清。

同时,工商业储能的出货量量规模普遍偏小。除个别以租赁模式推广市场的企业外,很多企业年出货量规模均不超过200台。由于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环节,因此首批进入工商业储能市场的企业出货量大概在100台—200台之间。而去年或者今年宣布新进这一赛道的储能企业大部分都没有产品进入市场,还处于前期设计产品、组建团队以及建立品牌形象的阶段。

从具体的产品来看,市场主流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容量约200kWh。国内工商业储能主流产品容量170-220kWh,一部分企业主推1000kWh产品,针对园区等客户。而出口海外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容量多以300+kWh为主。

聚焦海外工商业储能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数据,2019年,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为6.7GWh,同比增长50%;2022年,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容量达到55.4GWh。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将达到45.7GWh,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容量将达到135.5GWh。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目前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这四个国家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占全球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的79%。据统计,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达到251.4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532.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1.4%。目前看来,国内工商业储能与海外欧美国家相比,受到电网峰谷价差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仍未实现大规模推广。因此,海外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发展更为不错。

国内和国外的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发展逻辑并不贯通,主要是因为海外工厂或者居民的用电条件更不同,这使得国外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和收益来源更为多元化和复杂化。由于国家政策的区别,海外的消费者一般会面临配电电网不稳定、居民电价过高、停电等多种问题。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之下,对于储能的应用需求也就更加繁多,商业模式自然也会更加复杂。

除了电网供应不稳定之外,海外工商业储能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还有很多。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普及,工商业领域需要储能技术解决其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电力市场的自由化使得工商业储能用户能够管理用电需求和降低用电成本。此外,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需要工商业储能技术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看,工商业储能发展比较好的海外市场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地区。

目前,美国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增长快速。美国工商业储能主要以分布式光伏配储为主,收益来源主要有峰谷价差收益、“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收益等。据了解,因为美国工商业电价较居民电价低,因此美国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与户储相比较弱,需求也没有户储旺盛。据WoodMackenzie数据,2022年,美国新增储能装机 4.8GW,同比增加34%,其中,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为0.195GW,同比增加43%;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占比为4%。

与大储和户储相比,工商业储能仍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据Wood Mackenzie预测,考虑去年延期和今年新增项目装机进度,2023年预计美国工商业储能装机规模有望达到0.37GW,同比增长约250%。受到各州推出的激励政策、社区光伏计划等因素的推动,到2027年,预计美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提升至1.1GW。据了解,美国能源部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10亿美元用于工商业储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一政策将对工商业储能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极大的助力。

欧洲市场方面,目前还是以户储和大储为主。2022年,欧洲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为0.5GWh,新增装机占比6%。不过,欧洲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市场机制的制定为工商业储能用户提供了合理的收益来源。除此之外,欧洲各国对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提供高额的补贴政策。比如2023年,德国财政部宣布在2030年前为能源密集行业提供6欧分/度的优惠工业电价,为了鼓励这些企业进一步在节能减排领域发挥主观能动性,柏林方面将依据电力市场均价、而非企业实际支付的价格进行补贴,即企业能够通过在电力市场上的灵活操作实际获得更多财政补贴。

对于欧洲市场而言,由于分布式光伏的装机占比相当高,而储能的配置能够减小分布式资源接入对电网的冲击,从而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

工商业储能企业表现

相比于电网供应稳定的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对于工商业储能则是刚需。同时,海外工商业储能有着极佳的盈利模式和较高的经济性,自然吸引着无数资本涌入。因此,在如此火热的工商业储能赛道,出海当然是各家涉猎工商业储能领域企业的必经之路那么,想要出海,占据海外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当然需要用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来说话。当下布局工商业储能的企业数不胜数,具体来介绍在工商业储能市场表现不错的几家企业。

阳光电源

自2016年以来,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全球出货量中国企业中连续七年位居第一。近年来,随着工商业储能需求持续增长,阳光电源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强势工商业储能赛道,为客户提供行业最佳创新产品和方案。

2023年9月6日,阳光电源工商业液冷储能系统新品PowerStack 200CS系列发布。据悉,该款产品采用“智储一体”设计、“全栈一机”结构,解决收益、运维、安全三大用户痛点,让工商业配储无忧。此外,PowerStack 200CS系统循环效率突破了91%,单机全年多放电4500多度,能够大幅提升电站效益。

古瑞瓦特

古瑞瓦特作为光伏逆变器的龙头企业,今年在工商业储能环节动作频繁。古瑞瓦特方面表示,在面对用户侧储能成本、盈利以及运营模式等相关问题,古瑞瓦特将通过全方位着眼电池系统总体安全,电芯级监控以及智慧尖端技术等,打造高性能的储能产品。未来也会持续完善工商业储能产品的布局,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

2023年8月,古瑞瓦特发布ENSE 209KWH-2H1智慧工商业储能一体柜。据介绍,该产品采用All in one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于 1.7 m,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模块化灵活配置。同时,具备高能量密度,单柜容量100kW/209kwh,最大充放电效率大于90%,能够实时能量状态监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首航新能源

2022年,首航新能源光伏与储能设备产能达10GW,电池产能达1GWh,截至2022年底逆变器全球出货超18GW。作为逆变器的另一头部企业,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表现也相当不错。

8月30日,首航新能源发布交流耦合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PowerMagic,PowerMagic有着高效灵活、更低LCOS、极致安全、智能管理四大优势,为客户寻找到成本、安全和收益的最佳平衡点。同时,这款产品兼容320Ah大电芯设计,能量密度更高,单柜可扩容至393kWh。

此外,加上6月发布的直流耦合工商业储能系统PowerIn,首航新能源已经完美覆盖用户侧工商业全场景。

华为智能光伏: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华为推出了针对家庭、工商业等场景的光伏储能系统。

华为数字能源面向工商业场景,基于“智”臻安全、“智”高可靠、“智”多发电、“智”简运维等四大核心价值,推出“1+3”行业绿电解决方案2.0。华为是业界唯一一家能够面向工商业厂景提供“1+3”完整的优光储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2023年4月,在ESIE2023展会上,华为智能光伏带来了面向不同场景的多款智能组串式储能产品,包括面向工商业场景的LUNA2000-200KWH-2H1

麦田能源

2019年,麦田能源成立,专注于储能逆变器及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市场覆盖欧洲、澳洲、北美、东南亚,目前公司估值超百亿。

2022年7月,麦田能源发布了针对三相工商业安装场景自主研发的R系列逆变器产品。麦田能源R系列逆变器采用12路MPPT设计,具有转换效率高,产品安稳可靠的特点,广泛适用于75-136K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系统,最高效率可达98.7%。

三晶股份

三晶电气主营业务为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及系统等,在储能业务的发展上也不逊色于其它企业。

2023年8月,三晶电气推出工商业储能一体机CM1解决方案。高达215kWh的电池容量,100kW的强劲功率,集成ALL IN ONE设计理念。通过精准的能源管理策略,降低初始投入和运维成本,同时,支持多种充放电模式,满足不同商业场景的能源需求,帮助用户获得更大的商业收益。

锦浪科技

目前储能业务已成为锦浪科技的第二增长极,2022年,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业务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达510%。2023年上半年,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营业收入3.11亿元,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为9.59%。

在工商业领域,锦浪科技推出工商业储能模块、工商业储能逆变器等产品。包括工商业PCS储能模块——G6-PCS100K-M、工商业PV储能模块——G6-PV60K-M、工商业储能逆变器新品——S6-EH3P(29.9-50)K-H。

固德威

固德威主要从事光伏逆变器、电池、户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在储能业务的发展是也不错,2023年上半年,固德威逆变器及储能电池销量较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储能逆变器销量约为11.94万台,在逆变器销售总量中,占比约28.47%。

在工商业储能产品方面,2023年5月,固德威推出新一代50kW/100kWh工商储户外一体柜,最大可扩容至650kW/1300kWh。该一体柜采用“一体集成”的设计理念,采用无变压器拓扑,效率高。

奇点能源

奇点能源作为专注储能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企业,自主研发的分布式能量块智慧储能系统为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其中,奇点能源的能量块产品投产以来,总计签约超过2.5Gwh。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奇点通过”All in One”设计创造性地将长循环电芯、电池管理BMS等各种系统集成融于单个机柜,实现91%高系统转换效率,形成一体化即插即用的智慧能量块产品eBlock。

据悉,奇点能源eBlock-200产品已经在超三百个工厂得到应用,也是国内工商业储能产品应用场景最多的企业。

总之,各家企业在工商业储能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布局和发展。总的来说,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前景广阔,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的情况下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未来,希望各企业能为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开拓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来源:和君新能源、华安证券、36碳、补佐储能、国海证券、各企业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