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号团队整理
据外媒报道,近期,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光伏组件制造商REC集团关闭了挪威 Kristiansand 和Porsgrunn的多晶硅生产。据了解,REC于2023年3月重新开启挪威工厂的生产,但是不到半年,于8月再次宣布再次关闭。
公开资料显示,REC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太阳能公司。通过从硅料到硅片、电池、电池板的集成制造,并延伸到太阳能解决方案。专业从事清洁能源产品生产,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组件与光伏产品。REC的产品质量相当不错,有着行业内最低的保修索赔率。
入不敷出,持续亏损
为什么REC要宣布关闭在挪威的工厂呢?此前REC首席执行官Jan Enno Bick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C已经到了无法在挪威生产高纯度硅的地步”。这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原来,REC关闭挪威多晶硅工厂的根本原因在于电价过高。查阅全球电价可知,挪威商业用电平均电价为每千瓦时$0.138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0.98元/度。
REC表示,由于电价过高导致多晶硅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当前已经没有办法通过生产多晶硅来实现盈利了。与此同时,受全球化贸易的影响,REC生产的多晶硅还需要同生产成本较为低廉的中国多晶硅产品进行竞争。目前,中国头部硅料企业的成本价格已经可以控制在6万元/吨左右。
因此,REC也表示,“REC要与电价为每千瓦时0.40挪威克朗(0.037美元)的中国公司竞争,目前,我们在现货市场上的电价是这个价格的十倍多”。同时,根据挪威电视频道NRK报道,REC在挪威的生产活动累计已经损失了3.35亿挪威克朗(约3120万美元)。而本次REC宣布关停多晶硅工厂预计大概会影响250名工人的就业。
欧洲光伏企业陷入困境
事实上,近年以来,欧洲光伏企业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2023年9月,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发出警告称,欧洲太阳能光伏制造商的处境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太阳能组件价格不断走低。在其向欧盟委员会的致信当中还提到,“受到库存飙升以及中国制造商之间为争夺欧洲市场份额而展开的激烈竞争影响,与年初相比,欧洲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已经被压低逾25%”。同时,欧洲光伏厂商生产光伏电池板的成本已经比现货价格高出两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太阳能产业协会提到。这一境况不断会使本土光伏厂商的库存积压遭受大量贬值,还会给欧洲光伏企业带来倒闭的风险。2023年,欧洲多家光伏企业宣布停止生产。据悉,挪威晶体企业Norwegian Crystals于八月申请破产,而挪威太阳能公司Norsun也在九月宣布其工厂将停产到今年年底。
NorSun董事总经理Erik Løkke-æwr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品价格下跌和组件库存的堆积给欧洲光伏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这一挑战已经在整个光伏行业蔓延开来。
在这样的困境之下,欧洲光伏企业又该如何自救呢?去海外建厂成了众多欧洲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之一。上文中提到的宣布停产至年底的Norsun前段时间宣布计划在美国开设一家光伏工厂,年产能为5GW。
同时,关闭挪威多晶硅工厂的REC其实在美国也有着相关的产能布局。目前,REC在美国拥有两家制造工厂,高纯多晶硅产能超过20000吨。前段时间,REC还宣布重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工厂的运营。据了解,该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6万吨,受中美贸易战以及流动资金的问题于2019年被关闭。
2023年初,韩华投资2亿多美元成为REC Silicon的最大股东,积极拓展光伏产业一体化布局。2023年9月,韩华与REC签署了一份多晶硅供货协议,将在接下来的10年内为韩华供应FBR颗粒硅,而这些多晶硅产品则由REC位于华盛顿的工厂进行生产。
其实,对于REC来说,欧洲光伏市场的境况显然要比美国光伏市场要恶劣。目前来看,美国的光伏产业链建设还不够完善,配套产能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多晶硅环节,尚未出现能够与REC进行分庭抗衡的对手出现。
多晶硅工厂海外发展情况
硅料价格的大跌大落让多晶硅厂商的心跟着七上八下的起起落落。受到多晶硅价格起伏的影响,同一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处置多晶硅工厂的方式也不同。2020年2月,由于生产成本几乎是当时平均售价的两倍,韩国多晶硅头部企业OCI发布声明,宣布关闭韩国两家不具竞争能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在韩国的多晶硅生产,仅保留马来西亚工厂。而到了2021年中旬,相关消息称OCI又正考虑将其在马来西亚的多晶硅工厂从现在的3万吨扩产至9.5万吨。
除了韩国的OCI,德国的瓦克化学日子也不太好过。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关闭工厂,但在2020年,瓦克化学就开始了重组计划的第一步,宣布到2020年底将裁员1000人,主要是为了企业节省每年2.5亿欧元的成本。而裁员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其在2019年多晶硅业务的亏损比较严重。
实际上,就算是国内硅料企业,在目前的行业发展情况下,对于产能的规划也有着不同的方向,但也有企业迈出了出海建厂投产的步伐。2023年9月,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协鑫科技正致力于在中东国家建造一家年产能为12万吨的工厂,该工厂最早将于2025年开始投运。根据彭博社消息,协鑫科技九月与沙特阿拉伯就开设其第一家海外工厂进行相关谈判,并且已经在沙特当地申请注册。除此之外,兰天石还表示,协鑫科技已经考虑向墨西哥和澳大利亚扩张以服务北美市场。
总而言之,受到硅料价格和成本竞争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多晶硅厂商的产能规划也更为谨慎。在光伏市场洗牌的关键节点,各多晶硅厂商更想做的是稳住脚步,长期在行业内进行发展。
参考来源:光伏们、 SOLARZOOM光储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