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能源一号团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大部委、局印发《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国内户储的发展将是一个利好消息。(原文链接在文末)
在家用储能设备方面,七部委明确,有序推进这一绿色节能家电的下乡推广。并且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提升农村用能电气化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面对国内户储发展举步维艰的困境,我国的政策也做了相应调整。从2015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储能发展的政策,而上述发改委等推出的最新若干措施,更是为储能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大力地向前推了一把,在未来或许将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为户储行业发展保驾护航。这对于曾经在国内举步维艰、在海外大受青睐的户储市场,无疑是重大利好。
户储是什么?
作为新能源系统的核心,储能业务无疑是当下最火热的赛道之一。而储能业务按照使用场景划分,一是发电侧储能,也叫电源侧储能,指装设并接入在常规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电源厂站内部的储能设施;二是电网侧储能,利用储能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三是用户侧储能,满足终端用户对电能的需求。
那么,户用储能到底是个什么赛道呢?户用光储系统的本质是光伏+电池+储能逆变器+其他零部件,适用于小型户用备电场合。户用光储系统是由户用储能与户用光伏搭配成,而光储系统主要包括电芯、储能逆变器(双向变流器)、组件系统等多个部分。此外,户用储能系统产品包括一体机和分体式。
户储在海外的发展高光后遇冷?
户用储能需求高景气,全球市场多点开花。从发展阶段上看,部分海外发达地区的户用光伏渗透率已经较高,尤其是欧洲和美国。欧洲市场在家用光储系统经济性的驱动下,需求持续旺盛;备电需求打开美国户用储能市场空间,由于基数相对较小,需求增速加快。
2013-2021年欧洲户储市场增长趋势
为什么户储会在欧美国家发展的如此好呢?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电价逐年攀升,且受俄乌冲突等事件影响,天然气成本狂升,短期内电价成本快速上涨。另外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欧美电网的协调能力较弱,导致家用供电的稳定性较差。户储可在极端自然灾害事件和电厂供电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应急电源,提高用电稳定性。
推动户储发展的另一原因是海外各国出台税收减免或直接补贴等政策,况且户储收益率较高,回收期6-9年以内。
但是进入2023年,随着欧洲能源价格下降,户用光储系统经济性减弱,下游需求降低,导致户储市场增长速率放慢。根据GGII调研统计,2023Q1国内户用储能市场出货量低于4GWh,不及预期表现。
另外,2023年欧洲的补贴政策也将逐步减少或取消,这就意味着靠补贴政策刺激出来的市场会萎缩。另一方面,欧洲户储市场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当然,欧洲户储市场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更多厂商正跑步入局。虽然欧洲市场的户用光伏渗透率已在一个较高水平,但储能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中国户储发展困境与解决
然而作为储能领域之一的户用储能,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似乎并不乐观。由于户储行业内的产品都相互独立,导致系统安装复杂、运营维修困难、无法高效利用电池等问题,户用储能的发展在国内艰难。
首先从经济需求方面来看。在欧美国家,能源危机导致电价成本短期内快速上涨,用电成本持续上涨必然会带来市场需求。在国家电价政策方面,峰谷电价制约了户储的发展。峰谷电价差是指电力供应商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售电价差异,通常指在一天内高峰期和低谷期的电价差。
从现实来看,我国的电价差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小,并且居民用电价也较便宜。中国的电力价格一般由国家进行统一制定,在我国城市居民用电方面,大多数地区的电价差异甚至不到0.5元/度。再加上中国电网供电稳定性相对较高,大大降低了中国居民对户用储能的需求。
除此之外,从市场机制和盈利模式来看。美国大部分储能都布置在电力市场完善区域,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商业模式多元化,有效满足供电可靠性提升、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等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电力市场尚不完善,盈利方式较为单一,经济性较差,在参与峰谷套利的情况下,无法参与辅助服务等其他市场,限制了储能的收益。对于部分规模较小储能,参与市场带来的收益也无法回收建设改造成本,用户投资储能的积极性也更低。
户用领域是光伏市场的重要延伸部分,伴随着价格下降,全球户用光伏装机重回高速增长。发展模式由补贴驱动、全额上网向自身经济性驱动、自发自用转变,配套储能的需求逐渐显现。而国内的户用光伏市场起步较晚,2019年后在补贴政策自身经济性、金融渗透等因素的推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不仅如此,像是宁德时代、派能、比亚迪等企业都有纷纷推出户用储能产品进入户储赛道。
近年来,针对用户侧储能补贴政策频发,成为地方争取项目投资、产业落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峰谷价差套利、需求响应(用户侧调峰/虚拟电厂)、运营/装机容量补贴激励,代替可中断负荷或错峰用电指标是用户侧诸能主要的收益来源。
国内多个省市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调整峰谷价差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6月以来,江苏、四川、重庆、山西等多地已开始执行新的峰谷电价政策。各地针对优化峰谷时段划分、进一步扩大峰谷电价水平、完善峰谷电价结算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拉大峰谷电价,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
国内储能行业竞争激烈,户储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和平衡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丰富的市场机会。并网和非并网储能技术,以及储能需求侧管理等新兴市场将进一步推动户用储能市场的应用方向。
户储发展的未来
户用储能的发展,一方面有助于家庭用户节约用电成本,另一方面还能保障用电稳定性。
中国储能装机量也在高速增长,主要装机来自于集中式。2020年新增储能装机量达1.37GW/2.48GWh,同比增长153%/189%,2021年新增储能装机达2.45GW/4.61GWh,同比增长 79%/86%,其中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我国的集中式储能装机,我国分布式储能仍处于发展初期,经济性不高,2021年分布式储能装机为188MW/333MWh,同比提高11%/-30%,集中式储能占比超90%。
短期来看,2023 年全球装机有望达到 35GWh 左右,同比增长约 94%:据测算2023 年全球新增户用储能装机有望达到 35GWh,同比接近翻倍;其中欧美地区仍为主力市场,预计欧洲贡献装机量约 13GWh,美国贡献装机量约 4GWh,澳大利亚、南非、日韩等地区亦存在较大潜力;而展望后续,2023-2025 年全球储能装机预计持续向好,年均装机或达到 57GWh,新增装机量的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57%。
虽然目前用户侧储能市场仍以海外为主,但我国光伏企业已在产品生产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与国外户储龙头企业相比,我国储能企业在市场的占比依然较小,但近年来许多中国户储企业选择从产业链上游的电池或变流器切入全球户储赛道,出海打进欧美市场。总之,户用储能在国内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但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以及相应政策的启动,来应对挑战并挖掘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详见公众号环球零碳、华夏能源网、中银证券储能行业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