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这家A股公司光伏研发仅剩1人

7月9日,和邦生物在对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中,披露了公司研发人员变动及相关业务调整情况。公告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出现一定幅度减少,光伏及玻璃板块的研发人员仅剩1人,主要源于光伏、玻璃等板块研发项目的战略收缩,而这一调整被明确界定为基于市场变化的主动选择,与公司加大研发创新的整体战略并不相悖。

业绩沉浮:从高光到调整期的转变

2021 - 2022年,和邦生物凭借在双甘膦、草甘膦以及联碱产品等核心业务上的优势,迎来业绩爆发期。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约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23亿元,同比增长7284.2%。到了2022年,公司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主要产品销售价格因下游农业、新能源产业需求增长而提升,叠加自身资源及产业链优势、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因素,营业收入达到了130.39 亿。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营业收入为88.24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下降了32.33% ;归母净利润为12.83亿元,同比下降了66.29%。2024年营收85.47亿元,同比下降3.13%,归母净利润3146.47万元,同比下降97.55%。这一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变化,核心产品如双甘膦、草甘膦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光伏及玻璃等业务也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

分产品来看,联碱产品营业收入下降42.11%,玻璃及光伏业务下降31.68%,而双甘膦/草甘膦增长102.31%,营养剂及中间体增长95.38%。由此可见,公司产品营收情况分化明显,部分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

在光伏及玻璃业务领域,下游市场的剧烈变化,使得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受到阻碍,市场份额的巩固与扩大面临困境。

面对业绩下滑与市场挑战,和邦生物对研发布局做出了重大调整。研发人员的大幅减少,主要源于光伏及玻璃板块的研发项目收缩(减少38人)。在玻璃业务和硅片业务方面,因下游市场的剧烈变化,公司暂停了光伏和硅片项目的后续投资,停止浮法玻璃产线的技改项目和相应研发活动。

目前,公司的业务重点回归传统板块,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